顯示具有 30詹承軒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30詹承軒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4月16日

你也有機會成為諾貝爾獎得主

此次演講,講師鼓勵我們追求夢想,並且不輕易放棄。並舉例,告訴我們只要有心,勝利就在眼前。
    當然,標題中的「諾貝爾獎得主」其實只是一個引申義,凡指在其個人所擅長之領域竭盡所能的創造、研究,得不得獎並不重要。因為那大都是主觀的。
    而每個人天生就有其特別的價值,不管發現的早或晚。宇宙無限浩瀚,而人卻生在小小的地球,自然就想要為這人類社會、這偉大的物理之神所創造的宇宙中做些什麼。依據此價值及個性,一定有學科為你所喜歡。那就去完成夢想吧!
    人的生命、腦袋非常之特殊,但時間卻有限。很多在這「考試制度」下的同儕們,宛如一台精密的考試儀器,每天努力的在運算,但卻忘了問「我為了什麼而做」。同時,整個思想也被課本控制住了。舉例來說,台灣奧匹競賽都前幾名,美國卻在十幾名徘徊。可是,美國所出的人才卻比台灣多。有些人它們竭盡所能用自己的話語理解該學科(像怪點怪招),縱然不是最好的,但社會就是需要這種人。而上述例子也就很好的解釋了那些得獎的人。他們獨立思考、想像、創造,並努力追夢。
    已經活了十幾年的我們,並不知道何時會死。你真心喜歡一們學科,就去完成你在該領域的抱負吧!但要記住,獨立思考、想像、創造可以帶領你從黑暗中走出光明;信心、堅持及目標更是一大心靈滋補的泉源。永遠相信自己,我辦得到!

2011年3月12日

30詹承軒, 探索飛行、夢想起飛

    今天,一位擅長於飛機模型的講師來到光華國中為我們演講。他為我們介紹了飛機的各種原理,並實際操作模型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其特性。對此,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    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,先人們發現大自然中的規律,並記錄下來。直到現在,仍然有很多人埋頭苦幹的處理他們的數據。可是他們卻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———「為什麼」!
為什麼」,一個奧妙的詞彙。而這個詞所涉及到的東西,本身並沒有答案,因為它會被無限制取代下去。但科學家們有著一股無法說出的信念,他們認為,世上一定存在著一位「最高設計者」!
最高設計者()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粒子和場,多麼美妙。但可別以為他們和你家的裝飾品一樣,供你欣賞而已!任何物理座標系中的現象,都是創造出的粒子和場所組成。所以,在探討航空的時候,應該以微觀的角度來描述此物理座標(縱然還沒完全看到神的樣貌)。而「想像力」就決定,你算不算的出來。
以微觀的角度運算,並伺機調整飛行器,使其保持在最佳的狀態下飛行,才是較正確的選擇。因為沒有一個物理座標是可以完全重現的,所以做過再多測試也有一定的風險(當然開銷會很大)
    模型是代替原始版本一個不錯的東西,而你如果只把它看成模型,只看著表象的原理,你就會有一種感覺,「模型能教我的,好像還缺了什麼」!

2011年1月19日

30詹承軒 太空、地球、古傳說

    這次趙丰教授的演講,告訴了我們他對古書、神話的一些看法。他認為,古書中的一部分內容可以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,而不單純只是編造的。

    在我所領略到的部分,他為了灌輸「多方向思考,不被己見、表觀所迷惑」的觀念進入我們的腦袋,於是為我們演講。而這思想是深刻且重要的。

    多數人認為科學是一門難懂、艱澀的學問,是一門整天算數學的學科。你覺得什麼是科學?我想每個人的答案皆不盡相同。有的人說「是國、高中、大學課本教的」;有的人說「是補習班教的」;有的人說「我不知道,可能很難」。而什麼又不是科學?有的人說「藝文」;有的人說「只要不屬於科學範疇的就算」。什麼才是正確的答案?我要告訴你,「只要是生活周遭的事物,就是科學」。

    上古傳說,大部份的人都會聯想到「可怕的國文老師」,或者「根本就是亂寫」。但事實卻不是如此。在這次的演講內容中有提到很多以為是傳說,實際上卻是科學現象的例子。我們應以更開放的科學角度看待萬物,並追根究柢的探討它們。己見有的時候不是很管用。




2010年12月24日

30詹承軒 生活中的光學


    在唯象研究方法正要取得統治地位前,愛因斯坦曾經在1933年的一次演講說:「我有信心,用純粹數學結構和來發現觀念和定律…………他門將提供理解自然現象的鑰匙。經驗會建議某些適合的數學概念,但這些數學絕對不能從經驗中導出……所以我認為,在一定意義上純粹思維能夠理解事實,就像古人所夢想的一樣」。
    而一部份近代物理學家追隨愛因斯坦留給後世的一隻燃燒的猛虎------對稱性。他們認為宇宙中任何的物理定律,都是「對稱決定設計」。從宇稱、轉動、洛倫茲不變性、廣義協變性,到楊---米爾斯的非阿貝爾規範對稱,再到超對稱,都是精確和絕對的(海森堡的似對稱不是最高設計者所喜愛的)。事實上,精確對稱統治了世界。
    而這次的主題「光」,是自然必要產生的。非阿貝爾規範對稱融合上述思想,並認為是世界是精確和絕對的。選定數學家知道群中的一個,並堅持作用量必須在定域變換下不變,這就是楊---米爾斯式的。在其理論中,定域對稱性要求一定數目的場存在,以及一個與其相對應的無質量粒子。而這個無質量粒子,叫做規範玻色子。而物理學家透過燃燒的猛虎(對稱性)正著手建造構造世界的理論。(詳情此處不多說)
    說了那麼多,「光」其實就是在電磁下一個必產生的無質量粒子(想知道更多去問理化老師)。這粒子就是存在,並衍生出現在你所看到的一切光學。而講座中說的,完全只是唯象定律。其內容針對特定現象加以解釋,並告訴我們。但在我的認知中,唯象定律、唯象方程並不是那麼的重要。記住,你所看到的永遠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。